编者按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
由东莞市教育局、东莞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生“重走东纵路”主题征文活动(详情点击链接),自5月20日启动以来,正火热进行中!作为东莞“重走东纵路”八大主题活动中“写”的重要实践平台,该活动为全市师生提供了一个深情回望历史、感悟革命精神、传承红色基因的创作舞台。
活动启动后,我们欣喜地收到了众多饱含真情实感的投稿。孩子们通过文字,记录下研学路上的见闻与思考,表达了对东纵先辈的崇高敬意。经过评审委员会公平公正的严格遴选,挑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每周集中展示。让我们跟随少年们的文字,共同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传承与新时代的青春回响!
烽火中的母亲
作者:许梓轩
高埗镇东联小学 四年级(2)班
指导老师:莫芷莹
八月的第一天,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,跟随爸爸妈妈踏上了追寻东江纵队革命足迹的旅程,前往东莞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。这不仅是脚步的丈量,更是心灵的洗礼。
清晨的大岭山阳光灼灼,山路蜿蜒如岁月刻痕。踩着粗砺石阶,父亲轻语:“当年东纵战士就在这片山林与敌周旋。”踏过岩石,仿佛烽火硝烟穿透时光扑面而来。
走进庄严肃穆的纪念馆,一个展区像磁铁般吸住了我的脚步——那是“东江游击队之母”李淑桓的事迹。
这位伟大的母亲,在民族危亡之际,毅然将七个子女全部送上抗日战场。她不仅带来部队急需的药品,更带来了参军的儿子。她说: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后来,她甚至带着年仅11岁的幼子来到大岭山,加入游击队。在山上,她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,秘密收集情报、联络组织。不幸被捕后,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,她始终守口如瓶,英勇不屈,最终壮烈牺牲。
站在展板前,我的心被深深震撼。天底下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?又有谁不知道战争的残酷?李淑桓送走七个儿女时,该有多么不舍?被捕受刑时,又该多么痛苦?但她选择了牺牲,为了民族大义,她柔弱的身躯化作了最坚硬的盔甲。她不再仅仅是母亲,她是真正的战士,是千千万万革命母亲的缩影!
返程路上,望着车窗外繁华的都市,车水马龙,一片祥和。我的心被深深触动。我们重走的不仅是一条山路,更是在触摸一段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历史。这份东纵精神,需要我们铭记、传承,珍惜当下,守护和平,勇敢前行!
探寻东江纵队的红色记忆
作者:邓毓圻
南城阳光第九小学 四年级(6)班
指导老师:洪小林
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,洒在通往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小径上。我和妈妈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,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红色研学之旅。
一踏入纪念馆,一座庄严的雕像便映入眼帘,那是东江纵队的战士们,他们目光如炬,身姿挺拔,坚毅的神情将我们瞬间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再往里走,展柜里破旧的军装、生锈的枪支和泛黄的家书,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。
我们来到了“百花洞战斗”的展区,这里陈列着一支三八式步枪的枪栓与防尘盖。它们来自日军,是东纵战士在那场激烈战斗中的“战利品”。妈妈轻声念着展牌上的介绍:“1941年6月10日,日军400余人夜袭大岭山百花洞村。第三大队提前掌握情报,迅速在周围高地设伏,并动员附近村庄的自卫队员和民兵参战……”我想象着战斗打响时的场景,枪炮声震耳欲聋,硝烟弥漫,东纵战士们无畏地冲锋陷阵,他们的呐喊声仿佛穿透了历史,在我耳边回响。
在“营救文化名人”的展示区域,我了解到1942年香港沦陷后,大批文化名人被困香港,生命岌岌可危。东江纵队临危受命,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重重封锁,巧妙周旋,成功将何香凝、柳亚子、茅盾等800多位文化名人安全转移到内地大后方。这一行动不仅为国家保留了珍贵的文化火种,更彰显了东江纵队的智慧与担当。妈妈感慨地说:“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勇敢无畏的人,我们的民族文化才得以延续,他们是真正的英雄。”
走出纪念馆,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。那些沉默的文物、感人的故事,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东江纵队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。在返程的路上,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历史不能被遗忘,东江纵队的革命精神需要我们代代传承。”我用力地点点头,心中暗下决心,一定要将这份红色基因融入自己的血液,努力学习,将来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忆与续
作者:张靖雯
大岭山中学初中部 初三(6)班
指导老师:钟伟红
让“忆”的根扎进“续”的土壤里。脚下的路,还留着当年草鞋踏过的印记。风掠过枝头,像在说:走下去,把他们的故事,织进我们的脚印里。
忆·墙痕叠印坐标时
青砖房缩在竹林深处,木窗上的红漆早已斑驳成夕阳的颜色。推开门,墙面上深浅不一的刻痕撞进眼帘:竖划是日期,横划代表往来人数,歪斜的三角符号指向安全路线。七十多年前,就是这些简单的线条,在日军的搜查网里编织出生命通道。
打开导航,屏幕上跳动的蓝色光点与墙上三角符号几乎重叠。指尖滑动,卫星地图上的等高线与刻痕里隐藏的山势走向惊人地吻合。当年交通员凭记忆画出的安全区,如今被精确到米的经纬度重新定义。
守屋的阿婆递来一碗山茶,粗瓷碗沿印着淡淡的指纹。“阿爸当年就在这墙上刻记号,”她指尖抚过一道深深的竖痕,“那天日军突然围了村,他只好揣着情报从后窗跳出去,之后便再也没回来。”茶水下咽时带着微涩的回甘,像那段历史,苦里藏着余温。
忆·指尖密语见波形
老樟树下,陈爷爷正向孩子们演示密语。他张开布满斑痕的手,掌心向上是“安全”,握拳代表“有危险”,食指在树干上敲三下,意思是“速转移”。这些无声的手势,曾在封锁线上传递过无数生死攸关的消息。
不远处的基站铁塔刺破云层,5G信号塔的红灯在暮色里规律地闪烁。通信工程师手里的频谱仪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波形:凭现在的加密技术,敌人就算截获了,也拼不出完整信息。
陈爷爷听不懂什么叫“量子加密”,却指着信号塔的红灯笑了:“你们这灯闪得好,真像当年我们在山顶点的烽火。”风吹过樟树叶,沙沙声中混着有序的敲击声:三长两短的敲击声,在新时代里轻轻回响。
脚下路,一半是旧时烽火燃出的痕,一半是今朝步履踩出的新。忆,是东江纵队纪念馆里凝固的热血与呐喊;续,是我们接过接力棒,在同一片土地上续写的前行。
让“忆”的根扎进“续”的土壤里。脚下的土地记得每一代人的奔赴,而我们的脚印,终将成为新的路标,告诉后来者:有些精神从未老去,有些传承,永远年轻。
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
升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